中信建投资本投资案例_中信建投资本管理
作者:南宁市 来源:上海市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7-07 06:58:58 评论数:
如果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合并,沪指能重返3000点么
如果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真的合并,股市将重返3000点上方
一个市值5500亿的大券商横空出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1、金融行业兼并重组可能拉开帷幕,有股权关系的券商,合并预期可能变强
2、证券行业的合并预期扩散到大金融领域,保险、银行和类金融企业都可能受到这种预期刺激,金融板块有可能大幅反弹
3、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后,全国两会也会提上日程,而金融领域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有可能成为关注的议题
4、上述预期如果成真,可能意味着权重股的春天来到,市场将迎来大幅反弹,沪指将重回3000点上方。
中信和中信建投是否合并,和沪指能够重返3000点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无论是否合并,未必对重上3000有正面影响。
市场之所以会认为“中信和建投假如合并”沪指有望重返3000,大体的逻辑和历史上的“南北别合并带来14-15年牛市”的联想有一定的关系。而事实未必如此。
南北车的合并,其意义和当初的政策导向不同,当初是为了减少南北车业务重复和在行业内竞争性竞价,以及业务过度重复带来一些重复投资有关。而南北车合并之所以真正成为一个“牛市引擎”是“国企改革”的一面大旗。当然,事后五年了,回头来看当初国内的预期以及对南北车合并后的预期,尤其是南北别合并后的股价表现来看,当初为此“兴奋不已”的人基本上都成为“炮灰”了。
而从中信和建投的合并传闻来看,已经辟谣了。但是,中信和建投的合并,是否会带来积极的作用?以至于带动沪指重返3000点?我个人是持有非常不认可的立场:
首先,假设合并,能否带来中信和建投的价值提升?答案是未必。国内券商的核心问题,并不是“体量不够大”,而更多的是“定价能力严重不足”和“监管机制对券商的约束”,当然,更多的还是券商的“同质化竞争”。这些很难因为所谓的“合并”而改变。
第二,合并,是否能带动其他券商集体上涨?从逻辑上来说,假设合并真的成行,反而是对其他券商不利而非有利。再则,中信和建投合并,未必对其他券商有“示范作用”。也就是说即使中信和建投合并,其他券商并没有“可复制性”。
第三,沪指是否重返3000点,更多的取决于国内外的疫情以及新疫情的影响在什么时间结束和在多大程度上结束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当然,这点是核心,而更为核心的因素是国内股市缺乏信心。而缺乏信心的核心因素则是管理层对股市的定位和投资者希望的定位不符——比如管理层认为本周五家新股发行是“保持定力”而投资者上周末预感到新股发行加速而恐慌出逃,制造了本轮股市暴跌反弹以来最大的个股跌幅。
总结起来,中信和建投是否合并,是一个谣言和已经被辟谣,而沪指始终无法站稳3000点——甚至十年都无法有效站稳3000点,背后的因素复杂,大家心照不宣。 并非是单个原因和仅仅依靠一个所谓的“合并谣言”就能改变的——否则,也不至于十年都无法突破站稳3000点,还是在外围十年牛市的基础之上!
5000亿券业大事件!中信将与中信建投合并?
4月14日下午,券商板块突现异动。市场传言称,“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以及两家公司主要股东中信集团和**汇金等,正就两家证券公司合并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但是谣言不攻自破,公司发布声明,暂时没有受到这样的消息!
不过,如果真的像你所说的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合并,那么重返3000点其实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
甚至,即便这样的合并不存在,市场在券商上升趋势的带动下,进入3000点上方也是指日可待的。
毕竟目前的位置就已经在2800多点,上涨到3000点也仅仅不过不到10%的空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但是,上涨到3000点又如何呢?3000点到底是不是一个风水岭呢?
其实,不同时期的3000点,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效果!
就好比1991年的3000点对应的是一个天价的估值,根本无法触及;
而2001年的3000点则对应的是一个很高的估值,需要产生一波大级别的牛市才能够触及;
而到了2011年的3000点,其实就是一个所谓的中位数,合理的估值就可以达到;
如今又10年过去了,到了2020年的3000点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个低估的区域;
因此,如今的2440~3000点,更像是当初的998~1400,也像是当初的1849~2200点。
是风险,还是机会,完全看你的格局决定!!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支持哦。